以愛之名 Vol. 1|幸福的聲音與味道:雙簧管演奏家 聶羽萱的故事
- Rita Kuo
- 7月26日
- 讀畢需時 6 分鐘
文|Rita K.
圖|聶羽萱
❝ 真正的愛,是能一起走過平凡的每一天。❞

算一算和Nieh認識18年,開朗笑聲和堅定眼神是她的招牌。從台灣到奧地利再到德國,如今擔任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雙簧管副首席,舞台上自信閃耀的演奏家,背後其實是無數的汗水、堅持,還有「愛」堆疊而成。一起來看看Nieh是如何保持初心,用熱情和勇氣迎接每一次挑戰吧!
越難的越愛
Nieh說會踏上音樂之路,其實要感謝家族的音樂氛圍,家中表姐學法國號、另一位表姐拉中提琴。考進音樂班後,她聽表姐說雙簧管在樂團裡舉足輕重,又常有 solo 機會,便躍躍欲試。第一次聽到溫潤卻穿透的音色,便毫不猶豫地選定雙簧管作為專長樂器。
一開始練習,嘴唇磨破、流血幾乎家常便飯。Nieh 回憶:「上下嘴唇都是破的,超痛!」經歷過那段「每天吹得像嗩吶」的尷尬期,如今她在教學時,特別強調竹片的基礎練習和嘴部肌肉的建立,幫助學生少走冤枉路。
對這把被譽為「數一數二困難」的樂器,Nieh 卻愈難愈愛。總是想盡辦法突破每一個關卡,正面迎接挑戰。「我不想要我的世界只有音樂,生命中有很多的事情可以成就音樂。你需要花一點時間去尋找自己的各種可能性、去經歷、體會過,會得到不同的領悟。」
在自信外表下,Nieh 也有一顆柔軟的心:「我覺得自己跟雙簧管很像」,結構精密,對天氣和環境極為敏感。在樂團演出時,從眼神會意到音樂對話,「敏感」成為最關鍵的特質。
「感受不同音樂家的詮釋,立刻呼應調整,音樂最好玩的地方就在這裡!」
健身好比音樂練習:只有你能讓自己變得更好。

Nieh 總會給自己更多空間去接受不同的挑戰。最近迷上健身的她笑說:「如果我不吹樂器,應該可以去當健身教練!」在她眼中,健身的過程就像音樂練習,每一次的進步,都是靠著無數次的獨自練習堆出來的。站在器材(或樂器)前,她總是清楚明白:只有自己,能讓自己變得更好。
這樣的自我要求,也延伸到人生選擇上。高中時,爸媽曾問她要不要出國念書,Nieh 當時很誠實地回應:「我還沒準備好。」於是決定先把大學念完。直到大二那年,她前往德國參加慕尼黑 ARD 國際音樂大賽。比完回台的那一刻,她終於篤定地告訴自己:「德國,就是我想去的地方。」
接下來的旅程,和所有出國考學校的人一樣,上課、考試、練琴。最後,她選擇在奧地利薩爾茲堡攻讀碩士,並在德國完成博士學位。
有趣的是,當她收到碩士班錄取通知後才發現,那位即將成為指導教授的音樂家,竟然是她人生中第一張 CD 的演奏者!「我還記得那時候 CD 超珍貴,是存了好久的零用錢才買的。」Nieh 說起這段奇妙的緣分時,還帶著當年的興奮。
將近十年的留學生活,從學生身分到進入職業樂團,回頭看過去的自己,Nieh 說:「我現在比較沒那麼血氣方剛了。」以前總有老師協助指引方向、讓音樂更主動;現在,她在演奏裡加入了更多自己的思考,我想透過音樂傳遞什麼?我喜歡呈現怎樣的自己?

從大學起就特別喜歡舒曼的她,不只是演奏舒曼,也在其中挖掘出很多關於「愛」的樣貌。「愛可以有很多面向:無私的、奉獻的、佔有的、深刻的。」Nieh 深入理解舒曼後,也更看見自己對雙簧管的愛、對舒曼的愛,還有希望將這份愛延續下去的初心。
「我覺得要讓愛存在這個社會裡,無論是作曲、教學,還是站在舞台上,都是對音樂的奉獻。但最根本的出發點,就是——愛。」
愛,是什麼?
「我應該不是浪漫的人,
我覺得真正的愛,是能一起走過平凡的每一天。」Nieh 說。

對她而言,愛不一定要轟轟烈烈,反而藏在日常的支持、理解與陪伴裡。
當你知道自己被深深地理解、也被默默地支持著,那種安全感會讓你有更多空間去做自己,也更有力量成為理想中的樣子。也因為這樣的體會,讓她在詮釋舒曼的音樂時,有了更貼近內心的連結。
舒曼與克拉拉的故事,不像羅密歐與茱麗葉那樣驚天動地,反而是一段建立在日常裡的深厚情感。
舒曼晚年受精神疾病所苦,加上手部受傷,許多作品的首演發表都仰賴克拉拉協助完成。個性內斂、心思細膩,雖然個性不張揚,卻能在音樂中感受到他豐沛的情感。
「像是他筆下有首描寫前女友的曲子,克拉拉在首演時直接略過不彈(笑)」
Nieh 說,這首紀錄部分舒曼戀愛史的音樂,也會在這次「Liebe 聶羽萱雙簧管獨奏會」中忠實呈現,讓觀眾聽見舒曼音樂裡的多種情感樣貌,連同一點點克拉拉的嫉妒、舒曼滿滿的深情,一起帶上舞台。
Nieh分享到,這場音樂會的靈感,源自一次在新加坡聖淘沙的4D 電影體驗,座椅會跟著畫面搖晃,還會噴水、吹風,感官全開的感受讓她靈光一現:「為什麼音樂會不能也是一場全方位的感官體驗?」
於是,這場名為《Liebe》的雙簧管獨奏會,與香氛品牌 SERENE HOUSE 攜手合作,根據上下半場的曲目與作曲家個性,揉合 Nieh 對「愛」的詮釋,設計出專屬的香氣,在演出現場悄悄擴散。
音樂成為這趟旅程的地圖,引領觀眾穿越音符與氣味交織的世界,在感官的層層堆疊中,去觸碰「幸福」可能的模樣。

演出中,安排了一首名為〈桃金孃〉的藝術歌曲,SERENE HOUSE 特別以此為靈感,將桃金孃科植物的清新精油融入空間香氣。
上半場營造出一種被包覆、被理解的感受,呼應 Nieh 對「愛」的想像——理解、支持與陪伴。
下半場的音樂逐漸轉向豐厚溫柔,氣味中悄悄浮現一抹甜味,呼應克拉拉音樂裡特有的柔軟與甜美。
「 演出尾聲,所有旋律與香氣層層融合,
彷彿讓空氣都沾染了幸福的質地,為觀眾帶來一場無可取代的感官記憶。」

不只是在現場,這份「愛」也能延續到日常生活中,SERENE HOUSE 特別為這場音樂會設計了一款限定香氛禮盒,以舒曼與克拉拉為靈感。
清新內斂的「尤加利」代表舒曼:直接、單純,「我就是喜歡妳」;明亮甜美的「甜橙」則象徵克拉拉溫柔而堅定的愛。擁有禮盒的朋友,還能在日常中調配出屬於自己的幸福氣味,讓音樂的感動延續成生活中的片刻美好。
會如何用味道來形容自己的音樂旅程?
Nieh 想了想,笑著說:「苦澀中帶一點甜味。」
像是一種沉穩的木質調中透出一絲明亮的甜蜜香氣,有種藏不住的溫柔。
這樣的氣味,是她這些年走過的路的味道,有挑戰、有疲憊,也有閃閃發光的片刻喜悅。也如同她的生活,即使演奏與教學的行程緊湊交疊,仍會為自己保留片刻空白,去感受日常裡那些小小卻確實的幸福。

音樂,讓我們更靠近彼此
「音樂是傳遞情感最直接的語言。」Nieh 說。
每次音樂會她都會給自己一個目標:希望在台下的幾百位觀眾中,能有一個觀眾被她的音樂打動。
「音樂不是為了讓別人知道我有多厲害,而是讓人更理解我。」她說,那些旋律背後,是她的人生經歷,是每一次咬牙練習、克服技術困難後凝聚而成的聲音。
音樂,是她對世界最真誠的表達方式。
是什麼動力支持她走到今天?Nieh 說自己是個幸運的人,一路受到許多人的幫助。也因此,她更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回饋社會、讓更多人認識雙簧管。
「我拿手的是音樂,那我就從這裡出發,思考我可以怎麼幫助這個世界。」
她常告訴學生,學音樂的目的不是為了畢業後找到與音樂相關的工作,而是在這個過程中,培養堅韌、勇氣與不放棄的態度。「我們要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,需要經歷很多事。失敗難免,但只要勇敢去嘗試,路都不會白走。那些經歷,最後都會變成人生的養分。」
👈🏻點開看 2025「Liebe 聶羽萱雙簧管獨奏會」

2025/8/1 (五) 19:30 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
2025/8/10 (日) 19:30 國家兩廳院演奏廳
🎫 購票請上 OPENTIX
演出者
聶羽萱 | 雙簧管
汪奕聞 | 鋼琴
音樂說書人/施孟玟
演出曲目
羅伯特.舒曼:幻想小品 Op.73
R. Schumann: Fantasiestücke, Op.73
羅伯特.舒曼:慢板與快板, Op. 70
R. Schumann: Adagio and Allegro, Op.70
羅伯特. 舒曼:詩人之戀 3. 5. 7
R. Schumann: Dichterliebe, No.3、5、7
羅伯特. 舒曼:嘉年華 5. 6. 12. 13
R. Schumann: Carnaval Op.9, No. 5、6、12、13
羅伯特. 舒曼:三首羅曼史, Op. 94
R. Schumann: Drei Romanzen, Op. 94
克拉拉.舒曼:三首羅曼史, Op. 22
C. Schumann: Drei Romanzen, Op. 22
羅伯特.舒曼:桃金孃, op. 25, No.24, No. 1
R. Schumann: Myrthen, op.25, No. 24, No. 1
Komentarze